经济与管理学院是云南师范大学教学研究型学院,渊源于1938年抗日烽火中的西南联大法商学院的经济学系和商学系。抗战胜利后,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组成联大的三校复员北返,师范学院整建制留在昆明独立办学,之后经管类办学中断。到1965年,昆明师范学院设立政治教育专修科,1973年组建政治教育系,并设经济教研室。1984年学校更名为云南师范大学,1993年政治教育系改名为政治经济系。2000年,云南银行学校(1979年中国人民银行在云南省设立)并入云南师范大学,于当年成立云南师范大学金融财政学院,同年,政治经济系更名为经济政法学院。2007年,学校整合金融财政学院和经济政法学院科研和教学资源,共同组建云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2009年,更名为云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学院位于呈贡主校区,现拥有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含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5个二级学科学位授权点),拥有金融硕士和农业硕士(含农业管理和农村发展2个领域)2个专业学位授权点,与泛亚商学院联合建设工商管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含企业管理、会计学2个二级学科学位授权点)。目前拥有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数字经济、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含中爱合作项目)、审计学等7个本科专业,其中经济学和财政学是省级一流专业。
学院目前共有师资队伍91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37人,省突出贡献专家1人,云南省“兴滇人才支持计划”教学名师1人、青年人才9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科技专家12人,“联大青年学者”2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46人,兼职校外硕士生导师30余人,注册会计师、高级审计师和高级会计师11人。
学院紧密结合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顺应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管类创新人才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始终以培养德才兼备、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本土型、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高素质经管类人才为宗旨,构建立足云南、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卓越人才培养体系。近年来,在校学生保持在2500多人,其中,本科生2100人、硕士生400人。学院党委下设10个党支部,共有党员352人,其中,教职工党员55人,学生党员297人。
学院坚持科研强院理念,持续推进科学研究工作上台阶。近五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20余项,省部级项目40余项,纵向项目合同总经费达600万元;横向项目立项50余项,项目总经费达300万元;公开发表论文460余篇,其中C类以上论文90余篇;公开出版专著30多部,其中A类以上出版社出版14部;获得科研成果奖12次,其中省部级以上成果奖9次。
学院平台和团队建设成绩斐然。拥有国家级经济与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数字金融开发与管理云南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3个云南省硕士生导师团队、2个学校“登峰扎根”创新团队,拥有校级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人才资源开发与测评研究中心、企业研究中心、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所、财政与公共政策研究所、市场营销研究所等10个科研平台。学院以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重大需求为导向,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一批成果被省市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领导批示、采纳应用。
学院与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开展良好的校政校企合作。2010年,在云南省财政厅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在学院挂牌成立云南师范大学会计学院,成为云南省重点会计人才培养基地。先后与红云红河集团、云南白药集团、中国银行、富滇银行、云南省农村信用社等建立了较为紧密的合作关系。与省内外知名企业共建了一批教学研究实习与就业基地、专业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学院长期致力于多方位对外合作交流和国际化人才培养。先后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学、英国诺丁汉大学、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美国密苏里大学、泰国国家发展管理研究院、新西兰林肯大学等国内外多所大学建立学术交流关系。与泰国清迈大学经济学院联合培养国际贸易专业“2+2”本科人才,与爱尔兰国家学院联合培养会计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3+1” 本科人才,与美国加州州立大学联合培养“1+2+1”中美联合人才,与法国IPAG高等商学院开展人才联合培养,与孟加拉国东方大学开展“国贸专业联合办学”项目,学院具有CIMA(英国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办学资格,成为云南省国际化、高水平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基地。学院还承担面向南亚东南亚国家华文教育的金融学和国际贸易本科专业国际学生后两年的课程教学,同时承担金融学和国际贸易两个学科方向来华留学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